李文新教授:再议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

李文新教授:再议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

李文新教授

曾任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现任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基础教育部副主任,北京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李文新教授长期担任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招生组负责人,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对信息学竞赛在青少年中的普及和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


李文新教授跟在深圳开展的信息学竞赛具有深厚的缘分,她多次受邀并分别于2018年2月、2019年1月来深圳参加“深圳市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提升工程”的论坛,在论坛期间针对信息学竞赛在深圳市中小学生的普及与开展发表了演讲,本篇推文即总结该演讲的观点与读者分享。


《再议“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

01.中小学生有能力学习编程

李文新老师在演讲的开头引述了自己从2001年到2015年在中国计算机学会信息学奥林匹克科学委员会任职,多次带中国队参加国际赛,作为工作在教育一线的老师给学生们讲程序课以及多次参加中国科协办的小小科学家、青少年创新赛的评审等经历,开门见山地向听众们呼吁:学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



02.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李文新教授回顾并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关于计算机学习的经历,认为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在她高一的时候,学校就建了一个普通的机房,并在寒假的时候请学校周边的大学生给她们讲学习编程的课程。那是李文新教授第一次见识编程,也就是那时,她对编程产生了兴趣并且发现自己对比写作文,写程序代码和运用程序语言要容易的多! 从此编程在她心中种下一颗种子,让她知道自己是具备学习编程能力的!这也使得李文新教授在高考填志愿的时候有了明确的方向。后来李文新教授就进入了北大计算机系。


03.编程普及的难点是师资的缺乏

对于很早就在中小学开启计算机普及教育,李文新教授觉得,计算机编程在当时中小学中的普及教育是走了弯路的。她举了自己的儿子在小学初中高中学习计算机的例子,她观察到儿子在这些过程中分别反复地学了三次office却并没有学一句编程。但她认为学编程是应该学习如何驱动计算机,让计算机怎么“听我们的话”。而当时在他们的中小学中教的,是怎么单纯地使用计算机,这是倒退了的教育理念。


如果反复地教这些文字表格软件,会让学生们觉得很无聊,课堂只能沦为游戏时间,她发现在普及信息技术方面的师资是非常缺乏的。直到今天,更多的学校是没有可以配备师资的条件的,所以李文新教授会在业余时间,比如寒暑假的时候,到全国各地的学校去调研,做很多计算机教育普及方面的工作,其中也包括2018年高中的新课标,她力主编程技术要写进必修模块。


04.“未来只有两类人”

关于这个观点,李文新教授提起自己的两次发言。一次是在北大开高等教育战略研讨会的时候的一个发言:”未来只有两类人,第一类是可以支配和驱动电脑的人,第二类是被电脑驱动的人。因为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去驱动它、运用它给你提供的软件和环境,你就会被电脑所驱动,做电脑的奴隶。”


另一次发言在2015年在中国计算机大会上曾设立的一个以”中小学生要学一点编程”为主题的小学计算机论坛上。当时就有家长跳出来说:“你又在增加我们的负担了。”而李文新教授想回答的是:不要认为学习编程是增加负担,因为在未来的这个信息社会里,生成并具备编程能力的优势是孩子应该必备的。我们经常说一个比喻:别人都开始学怎么用梯子了,你还拼命的让你的小孩学爬树,那你就失掉了先机了。


当前的社会中,计算机已经成为我们一个必备的工具了。如果你在解决一个难题的时候,可以用计算机语言编程来解决问题的话,就等于你多出了一个手臂,一个能够接触世界的手臂。


05.女生更应该学习编程

在学习计算机方面,李文新教授认为男性和女性是具备一样的能力。因为,首先自己也是女性,女性在学习计算机编程方面有时候比男性更有优势:女性具备耐心、细致的特点,而且思维缜密。因此很多时候,女性还更有优势一些。以北大为例,曾有一位师姐跟她说,师姐她们当时计算机系有三分之一的女生,在李文新教授读书的时候,这个比例下降到了五分之一,而这个比例在计算机系曾经一度掉到十分之一…李老师她们就在不停的研究这个事情,为什么北大计算机系的女性会变少?


其次,编程甚至比炒菜颠大勺这样的工作更不需要体力,对于男女的身体结构上来说,同样是脑力劳动的话,编程应该给予男性和女性同等的参与机会!再者,编程学习也是通向未来一个平台,更加需要有男性和女性共同参与进来。所以李文新教授在很多的场合都在说:女生是一定要学编程的。如果这样的学习机会都被轻易放弃的话,那女生就是真的输在起跑线上了。


06.计算机编程能给青少年们带来什么?

李文新教授对于青少年学习计算机编程是非常赞同的。她认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完全无法脱离互联网的,那么面对未来的世界,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学会享受计算机网络世界的种种便利,同时也要学会怎么应对网络世界的种种冲击和挑战。


学习编程除了学到计算机一些基本的技术,还会得到不少对成长有益的帮助。因为计算机的一些基本概念是我们很多解决问题的时候要经常运用的解决手段、方法和思考方式。例如:1、当面对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我们要用分而治之的思想,把问题分解成小问题解决;2、在面对问题时要形成一个解决问题的步骤,形成一个按照顺序执行的理念和思想;3、用计算机发一个信息给另外一个计算机,要对这个信息进行打包加密、分拆然后再去解包,这个行为是依据两台机器或者整个网络是基于一个共同的协议。就是说通过一个协议,世界可以互通信息和分享信息了。4.在合作编程的过程中,需要和别人交流自己编程的思维导向和方法。当有问题出现的时候,我们首先应该想的是我们错在哪里了而不是别人错哪了。因为整个计算机的世界是人定义出来的,而计算机被定义的过程中是集中了很多人的优秀智慧,我们应该通过在计算机和程序的世界里去学习和磨练,这是一个人的看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素质的信念——我们不仅应该能灵活运用已经学到的技术,还应该尊重并学习由别人创建的优秀规则。


这些好习惯不仅应该渗透在孩子在学习电脑编程过程中,对学习编程的孩子的成长也是相当有利的一件事情。


07.编程基础能让孩子更具备创新能力

信息学奥赛的基础能够让孩子能够具有更先进的创新能力,这是李文新老师的观点。她曾经带学生参加过北京市青少年早期科研训练的项目,其中也有信息学竞赛和机器人竞赛。经常会有家长和学生问她孩子们到底干什么好?而她想说的是:首先无论做什么东西,都要去做一点,因为做了总比不做好;其次,信息学竞赛主要培养编程和算法的能力,而创新赛的最后思想都要通过编程来实现,所以有信息学竞赛基础的学生在创新赛中都会有更好的表现。这种能力不是一点信息学编程的基础都不知道就可以创新。


孩子们学习一点信息学的基础,能够编译成程序,至少能够让电脑按照孩子们的想法来做事情,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同时,在机器人大赛里面,实现组合好的模块再构建、组合一些高级的形式、编译机器人有更高的技能等,还是需要编程技术。普遍看来,机器人竞赛更容易吸引小孩子,因为他可以看到机器人搭好之后就能动,但是事实上想要这个机器人有更高的智能,就是需要用到编程了。


08.信息学奥赛和高考的关系

关于家长提到的“信息学奥赛和高考的关系是什么”。李老师是这么认为的:我们现在面临的高考,以及所有的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模考等等,都是可以定义为一种现实:就是要你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必要的答案。我们的教育虽然无法用简单的“应试教育”来归纳,但是大家可以看到,长期努力学习和考前短期内突击对很多人提高成绩是有效果的。


李老师始终在考虑一个问题:孩子们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学习的欲望和能力是不是更加重要,虽然在考试没有直接的用分数来衡量,但是这种个人能力的培养如果能伴随孩子们一生的成长,孩子们将获益一生。对此,李老师举了个例子,她之前带过一个北京市师大一附中的学生,他进李老师的实验室的时候成绩在学校里面排一百多名,但后来他参加创新赛之后意识到:要做这一个项目可能要读十本书,但在学校里面一学期一门课能读一本书。所以他的学习能力在参加竞赛后有了很大的提升。后来他再参加高考,通过高考进入北大。


参加竞赛是否对孩子们的能力有提升其实是可以通过学习成绩的提升得出来的。另外,在各类竞赛中,学习伙伴之间相互促进也是能力的提升方式。


09.信息学竞赛与高考的关系

在北大,老师们直接面对高考上来的大一学生的方式已经不像从前。她们当年入学的时候,大家都是零起点,都是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的。但现在作为老师的她们面临的学生,有保送上来的也有高考上来的,这些不同地域、不同方式进入学校的学生之间差别是非常大的。尽管编程能力为零基础的学生也有后来进步很快的,但其中有很多学生到毕业,其编程能力也达不到信息学奥赛学生入学时候的水平。所以很多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考入北大的孩子在一进大学就是输在起跑线上了。


在整个高三的学习中,尤其是更早的学习期间,孩子们是应该在信息学编程方面做做提升能力,特别是来自以“科技创新”为发展动力的深圳的孩子们,不应该只盯着高考线,否则一进大学已经站在最后面了——这是我们的学生、我们家长应该尽早知道的事情。这样的话,孩子不会一进大学就看到别的学生在各方面的能力都比自己优秀后,形成一种心理压力而需要人为干预。对此,李文新教授觉得从长远来看,建议不要把百分之一百二的精力全放在高考上。那样的话对孩子在进入大学后的发展会受限。


10.什么是我眼中的“好学生”

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呢?

李老师的答案是:第一条:他/她具有一种能力——我不教他/她,也会主动去学,而且也能学好;第二条:他/她在面试时最好是能告诉我一些我不知道的事情。这样的孩子,我会觉得他/她对人类知识宝库有探知的渴求,他/她能够表现出他的创造性和创新的意识,他/她能说出一些老师都不知道事情。


算法竞赛入门班

算法竞赛入门班详情介绍


学员要求

有c++语法基础的学员,学员能熟练掌握c++基本语法,包括分支、循环、数组、函数,并对指针、链表有一定的理解,此外能用基础编写代码解决大部分编程问题。


上课时间:

时间是每周日下午1.30-4.30


上课地点

南山区岸湾六街1号皇庭港湾裙楼9号铺


师资介绍

黄老师,计算机专业硕士保送生。ACM-ICPC退役队员,曾获得ACM铜牌,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广东省计算机设计大赛一等奖,华南区程序设计天梯赛一等奖等诸多奖项,参赛经验非常丰富,擅长C++编程、数据结构和算法。

黄老师作为毕莘集训班2018年普及组、2019年CSP-J组、2020年CSP-S组集训班的老师,教学细致耐心,广受学员及家长的认可及好评。

课程内容:

主要以算法为重点,从介绍计算机底层数据的存储方式开始,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存储和运算方式。同时教授基础算法,例如贪心、二分、动态规划等,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为之后的算法学习做铺垫,巩固学生的算法知识基础。


课表详情:

李文新教授:再议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



详情可扫描二维码联系余老师咨询了解

李文新教授:再议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

毕莘教育咨询(深圳)有限公司围绕信息学竞赛普及组、提高组、省赛、国赛进行培训,同时提供与信息学相关的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咨询。教研团队由国内顶校师资构成,深圳本地教学团队由来自清华、北大等顶尖名校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及NOI、ACM- ICPC退役选手组成。自成立已开展多次培训,服务学生数百人次。

原创文章,作者:深圳信息学_中小学编程_编程培训_信息学竞赛_毕莘教育咨询(深圳)有限公司,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深圳信息学_中小学编程_编程培训_信息学竞赛_毕莘教育咨询(深圳)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

教务老师:余老师
联系电话(微信同号):14774755240
在线咨询:点击QQ在线咨询

QR code